<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生活常识-龙咔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时间:2024-12-23 19:46:55
答案

【 #教案# 导语】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

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径、斜、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1)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1)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2)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3)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观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价。

 4.指导理解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6、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流。

 3、相机板书。

 4、用所圈的词语理解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理解“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

 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板书:唉!),带上这个感叹词读:唉!荷尽已无擎雨盖(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根据所圈的“菊残”“傲霜枝”你看到、想到怎样的画面?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副板书:联系生活),诗人看到这样的景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提醒学生诗人虽看到荷已尽,而菊还“傲霜枝”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好一点),诗人会发出“咦!”(板书:咦!)

 5、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句,诗人看到这些景会对好朋友刘景文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当你看到眼前一片果园,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哇!)赞叹声。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读整首诗,体会诗情、读出韵味。

 7、小结:你看、一首诗不光是具有它独特的语言美,画面美,还藏着的情感在里面。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补充创作背景)

 8、补充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公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当时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时,刘景文已经58岁了,当时经好友苏轼极力向朝廷举荐,刘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官职,面对刘景文的消极情绪,苏轼做此诗鼓励好友。

 9、齐读故事,领悟诗情。

 10、填空式的背诵

 四、拓展诗歌

 刘禹锡《秋词》

 五、布置作业:

 1、试着默写《赠刘景文》

 2、请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4.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生互读。)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识字

 1、出示本课10个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

 6、齐读生字。(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

 ⑴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

 ⑵生自由练背。

 ⑶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

 五、写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6个生字。(生自由认读,抽读,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

5.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情况,通过注释、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矗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滘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