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格里耶主要经历-生活百科-龙咔百科
> 生活百科 > 列表
罗伯·格里耶主要经历
时间:2024-12-23 21:05:32
答案

罗伯·格里耶

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电影大师。阿兰·罗布-格里耶(阿兰·罗布-格里耶)1922年8月18日生于法国西部港口城市布列斯特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在巴黎接受了系统教育。1945年在法国国立农艺学院毕业后,当过统计员,之后前往法国当时在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地从事水果研究工作。1953年发表作《橡皮》是第一部新小说作品。1955年发表《窥视者》,同年,担任巴黎子夜出版社文学顾问。

中文名:罗伯·格里耶

外文名:Robbe-Grillet

国籍:法国

出生地:布列斯特

出生日期:1922年8月18日

逝世日期:2008年2月18日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不朽的女人

生平简介

生平

(1922-2008)Robbe-Grillet,Alain“今天也许要感谢上帝,让我卖出了那么多的书。但我确实不是为了卖书而写书。”——罗伯·格里耶

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被视为新小说派的理论宣言。在论文中提出建立新的小说体系。认为这个世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构成的,人则是处在物质包围之中,因而主张打倒巴尔扎克,反对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要把人和物区分开,要着重物质世界的描写。按照其创作理论写出的作品没有明确的主题,没有连贯的情节,人物没有思想感情,而作者更不表现自己的倾向和感情,只注重客观冷静的描写,取消时空界限。他的作品描写十分细致,甚至流于繁琐。有小说《嫉妒》、《幽会的房子》、《纽约的革命计划》等。最为轰动的作品是剧本《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写一名少妇在某休养地遇一男子,男子说他们曾相识并去年相约于今年在此相会,最后说服少妇承认此事并与之一同出走。该剧本拍摄成电影后于1962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他在1963年单独摄制的影片《不朽的女人》获德路克电影奖。2005年第24届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stanbulFilmFestival)获得终身成就奖。2004年,罗伯-格里耶入选法兰西学院,成为40位终身院士中的一员。

2008年2月18日,法兰西学院宣布,罗伯·格里耶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因心脏病在法国西部城市卡昂逝世,享年85岁。作为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格里耶反对传统叙事,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先锋作家之一,而这名文坛“坏孩子”的辞世,让中外文学人士哀悼“法国新小说时代结束了”。

他与中国

1984年、1998年和2005年,罗伯-格里耶曾三次来到中国。

1980年代初,我国翻译研究界对法国“新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翻译介绍。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窥视者》最早在1979年出版,可以说是法国“新小说”在中国最早的出版物。1984年罗伯-格里耶来中国访问,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做讲座。罗伯-格里耶的《橡皮》,西蒙的《佛兰德公路》是我国创作界、评论界后来每每谈到“新小说”时必定要引述到的两部作品。蓦然接触到那些“崭新理论”的中国读者和作家纷纷有“豁然开朗”之感,他们的小说也触动了不少中国作家的写作灵感,对中国许多年轻作家产生影响,先锋作家余华也是其中之一。

1980年代中后期,多家出版社陆续翻译出版了“新小说”派四大干将的小说,尤其是罗伯-格里耶的作品,几乎是有一部就译介一部,有些译本还不止一种,以至于连作者本人都大为惊讶自己在中国的名气竟会那么大,居然赢得了跟巴尔扎克差不多的声誉。

文学内容

格里耶在文学世界中选择孤独,却被世界奉若神明,虽然大部分人并不能将自己的耐心坚持到书的一半,而格里耶也乐意享受这样的名声。罗伯-格里耶承认自己的命运“出乎意料”。“在文学中我所感兴趣的是布朗肖和雷蒙·卢塞尔。他们的作品在所谓的文学中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位置,然而,我欣赏的正是这些作品。当我开始写作时,我感到自己注定处在这沉默的、严肃,而艰苦的以及半秘密的状况中。然而,所发生的一切却完全相反。我的书确实引起了震动,致使我立即出了名。不过人们并不怎么读我的书,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到这类文学很难懂吧。”罗伯-格里耶说。

“世界没意义也不荒谬,只是存在着”

20世纪50至60年代,以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克洛德·西蒙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公开宣称与19世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决裂,探索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刻画出一个前人所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法国文学评论家称他们为新小说派。其中,罗伯-格里耶认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按照他的看法,这个世界是由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构成的,而现代人是处在物质世界的包围中,人只能通过视觉看到它的外表,不应凭主观赋予它任何意义,因此他主张小说要把人与物区分开来,要着重物质世界的描写。他认为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在塑造人物形象,更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而是在写出“一个更实在的、更直观的世界”。

罗伯-格里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53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橡皮》,最新版的《橡皮》去年7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小说讲一个发生于24小时之内的、枪击与死亡之间的故事。作家借侦探故事以揶揄传统现实主义善于制造的“真实幻觉”。在小说结构上,作者打破了按时间顺序发展情节的格式。

挑衅巴尔扎克,评论集成先锋艺术圣经

“小说被贬为次要的艺术只是因为它固守过时的技巧。”罗伯-格里耶在评论集《未来小说的道路中》开头这样惊世骇俗地挑战巴尔扎克们,这遭到同行和整个评论界口诛笔伐。

1963年,罗伯-格里耶最重要的文学评论集《为了一种新小说》出版,格里耶运用其异类的思维方式对传统的小说创作观念进行了非难,试图为未来的小说发展指出一条新路。这部评论集后来被誉为法国先锋艺术圣经,罗伯-格里耶因此跨入左岸知识分子群星的行列。

对来自各方面的非难,罗伯-格里耶在《自然、人道主义与悲剧》一文中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艺术观点。他首先挑战“世界,是人”这种艺术创作观念,提出了人与物分离的新见解。罗伯-格里耶孜孜不倦地反对传统的镜子说,也反对“物我交流”或“物我中心”。罗伯-格里耶这种“物本主义”是他的独特主张。以往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中心人物不见了,作品从头至尾是对景物的冷静、细致、反复以至繁琐的描写。小说的情节降到了极其次要的地位

“世界没意义也不荒谬,只是存在着”

20世纪50至60年代,以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克洛德·西蒙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公开宣称与19世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决裂,探索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刻画出一个前人所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法国文学评论家称他们为新小说派。其中,罗伯-格里耶认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按照他的看法,这个世界是由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构成的,而现代人是处在物质世界的包围中,人只能通过视觉看到它的外表,不应凭主观赋予它任何意义,因此他主张小说要把人与物区分开来,要着重物质世界的描写。他认为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在塑造人物形象,更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而是在写出“一个更实在的、更直观的世界”。

罗伯-格里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53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橡皮》,最新版的《橡皮》去年7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小说讲一个发生于24小时之内的、枪击与死亡之间的故事。作家借侦探故事以揶揄传统现实主义善于制造的“真实幻觉”。在小说结构上,作者打破了按时间顺序发展情节的格式。

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劳德·西蒙和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等“新小说”作家一样,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力图打破线性情节和时间顺序,并淡化人物的心理感受,对世界进行纯客观描述,“不再是叙述一场冒险经历,而是一种叙述的探索冒险”。20世纪50至60年代,以罗伯-格里耶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公开宣称与19世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决裂,产生了后来的新小说派,这类小说重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在欧洲和世界曾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其评价

“上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可能也是在法国之外最知名,却最不得法国人喜爱的作家”——法国《世界报》

“有两类作家能被人记住,一类是如卡夫卡、马尔克斯他们这些伟大作家;一类是独特的作家,罗伯-格里耶称不上伟大,但他非常独特。”——余华

“在表达私密的幻想和进行流畅冷静的概念分析时同样拿手”——法国总统萨科齐办公室在一份官方声明

人物作品

导演电影作品

《不朽的女人》Immortelle,L'(1963)

《横跨欧洲的快车》Trans-Europ-Express(1966)

《说谎的人》Hommequiment,L'(1968)

《édenetaprès,L'》(1970)

《N.aprislesdés...》(1971)

《欲念浮动》Glissementsprogressifsduplaisir(1974)

《Jeuaveclefeu,Le》(1975)

《漂亮的女俘》Bellecaptive,La(1982)

《蓝色别墅》Unbruitquirendfou(1995)

《Gradiva》(C'estGradivaquivousappelle)(2006)

文学作品

《弑君者》(1949)

《橡皮》(1953)

《窥视者》(1955)

《嫉妒》(1957)

《在迷宫中》(1959)

《快照》(1962)

《为了一种新小说》(1963)

《幽会的房子》(1965)

《纽约革命的计划》(1970)

《汉密尔顿的贵妇们》(1972)

《漂亮的女俘虏》(1976)

《一座幽灵城市的拓朴学结构》(1976)

《吉娜》(1981),与美国大学女教员伊沃娜·勒纳尔合作

《重现的镜子》(1984)

《昂热丽克或迷醉》(1987)

《科兰特的最后日子》(1994)

短篇小说集

《快照集》(1962)

理论著作

《新小说阐明》(1963)

电影小说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艺术作品

《少女之梦》(1971),与摄影家大卫·汉密尔顿合作的照片配文的书

《汉密尔顿的贵妇人》(1972),同上

《表面的可疑痕迹》(1978),与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的一套限量印刷的作品

人物年表

1922年8月18日

生于法国布雷斯特。父亲加斯东·罗伯—格里耶是小学教师之子,曾就读于克吕尼的工艺美术学校,后与人合办了一家小型纸板厂。母亲伊冯娜·卡努是一个海军士官的女儿。

1928年——1933年

就读于巴黎十四区布拉尔街的市镇小学,与父母和姐姐安娜—丽兹居住于同一区的加桑迪大街。

1933年——1939年

就读于巴黎布封中学直至高二。

1940年——1942年

在巴黎圣·路易中学就读农艺学预科。

1942年——1945年

在国立农艺学院攻读农艺师学位。

1943年7月至1944年8月

作为镟工在纽伦堡豹式坦克工厂受强制劳动,结识克洛德·奥里埃和贝尔纳·杜弗。

1945年——1948年

任国立统计与经济学院特派员,参与由阿尔弗雷德·索维创办的《行情与分析》杂志的工作。

1947年8月

作为国际重建旅的志愿者,在保加利亚参加修建佩尔尼克至沃鲁伊克的铁路。

1949年

离开国立统计与经济学院,开始从事写作。隐居在塞纳—马恩地区布瓦—布德朗的一家人工授精与荷尔蒙研究中心,制作受阉雌鼠阴道组织的涂片。工作间隙,在一幅荷兰公牛的系谱树示意图背面写作《弑君者》。手稿后来交到伽利玛出版社,但被退回。不过稿子受到了让·波朗的注意,由多米尼克·奥利将其转到当时任午夜出版社顾问的乔治·朗布里奇手中。

1950年——1951年

在“殖民地水果和柑桔类研究所”任农艺师。到过摩洛哥、几内亚、瓜特卢普和马提尼克。1950年,由于健康原因被迫从安的列斯群岛返回法国,在回国的船上开始创作《橡皮》,回国后辞去工作以完成小说创作。

1952年

将《橡皮》的手稿带给朗布里奇。极受赞赏,手稿转给了午夜出版社社长热罗姆·兰东。在以极大的热情阅读完书稿后,兰东约见了罗伯—格里耶,并向他提出了签订出版合同的建议,他们之间的友谊自此开始。第一部分注释登在《批评》杂志上。由于让·皮耶尔的帮助,进入农业会常务理事大会工作。

1953年

《橡皮》由法国午夜出版社(以下简称午夜出版社)出版,反应普遍平淡。新闻界表现出敌视态度或者保持沉默。然而罗兰·巴特和让·凯洛尔则表示出了兴趣。罗伯—格里耶失去他在农业会的职位。

1955年

1月1日起成为午夜出版社的审读员。出版《窥视者》,印行的一万册直到1957年才售完。由于巴塔耶、波朗和布朗肖的推荐,作品获批评家奖。这次评奖引发了一场著名的争吵:加布里埃尔·马塞尔大发雷霆;亨利·克洛阿怒冲冲辞去评委一职;埃米尔·昂里奥威胁罗伯—格里耶要查禁作品,并在《世界报》上声称该书更应该交给轻罪法庭而不是给文学奖的评委会;而罗兰·巴特和布朗肖则分别在《文学批评》和《新法兰西杂志》上撰文赞扬该书,加缪和布勒东也向获得戴尔·杜伽基金会资助的罗伯—格里耶表示了鼓励,《快报》则为他开辟专栏,以“今天的文学”为题刊登了他的九篇文章。这些发表于1955年10月至1956年2月的文章先是作为系列宣言转载于《新法兰西杂志》,后来又以《为了一种新小说》为题汇集成册。当年盛夏,罗伯—格里耶结识了布鲁斯·莫里塞特,由于后者的推介,他在60年代的一些美国大学里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

1957年

《嫉妒》由午夜出版社出版,第一年只卖出了746册。此前不久罗伯—格里耶成了兰东的文学顾问,与卡特琳娜·赫斯塔季昂结婚,他们相识于1951年夏天一次为大学生组织的土尔其之旅。

1959年

《在迷宫里》由午夜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第一次得到了主要报刊略带好感的分析评论。相反,罗兰·巴特批评它使用了太多的形容词来形容白雪。

1960年

在“121人宣言”上签名。时值对签名者的迫害愈演愈烈之际(午夜出版社后来甚至被人安放了一枚炸弹),马尔罗向罗伯—格里耶表示了半官方的支持,允许他一个月之后获得了执导其第一部影片所必须的预支款。

1961年

在影片《去年在马里安巴德》的脚本和对白基础上开始撰写同名电影小说,由阿仑·雷乃执导的该片在慕尼黑外景地拍摄。在一次小范围看片时,布勒东反应强烈,认为影片在属于他的超现实主义领地犯了渎君之罪。该片被威尼斯电影节选作法国代表片,目的在于嘲弄法国当局,因为它刚刚禁演了由意大利人拍摄的对阿尔及利亚战争表示出敌意的《你决不会杀人》。经过评委会一个星期激烈的争论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获得了金狮奖,风行一时。尽管一些人在背后将其戏称作“马里安巴胡子”,影片还是立刻赢得了所有报刊的长篇评介文章,其中不仅有《世界报》,而且也包括《费加罗报》、《巴黎竞赛画报》和《女士快报》,等等。与这些报刊相反,《现代》杂志对影片进行了猛烈攻击,而萨特则在一次小范围看片时向罗伯—格里耶表示了完全的支持。同名电影小说由午夜出版社出版(1961)。

1962年

唯一的短篇小说集《快照集》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63年

《为了一种新小说》由午夜出版社出版。罗伯—格里耶执导的第一部影片《不朽的女人》上映。该片在伊斯坦布尔外景地拍摄,获路易·德吕克奖,但在商业上遭到失败。同名电影小说当年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65年

《幽会的房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66年

执导《横跨欧洲的快车》。该片在巴黎和昂维尔外景地拍摄。没有获奖但取得了巨大成功。

1968年

执导《说谎的人》,该片在斯洛伐克上塔特拉斯山区拍摄,1969年获柏林电影节编剧奖,但在商业上遭到失败。

70年代

在美国的几所著名大学任访问教授。

1970年

《纽约革命计划》由午夜出版社出版。巴特称赞它具有莱布尼茨式的完美但又变幻不定。

1971年

影片《伊甸园及其后》上映,1969年拍摄于布拉迪斯拉瓦和德耶巴。《少女之梦》由拉封出版社出版,配有大卫·汉密尔顿的摄影作品。

1972年

《汉密尔顿的贵妇们》由拉封出版社出版。

1974年

在巴黎和卡特莱外景地执导《欲念浮动》。影片由于有伤风化和淫秽的罪名在意大利遭到起诉和禁映。在巴黎,有“特殊爱好”的观众先是被广告的诱人性质所吸引,后来很快意识到那是个花招(并非有意的),于是就把电影院让给了“知识分子”。同名电影小说当年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75年

执导《玩火游戏》。《瓦那德女神废墟上的寺庙建设》由洗衣船出版社出版,配有保尔·戴沃尔的蚀刻插图。《N.已经掷了骰子》作为拍摄于1972年的《伊甸园及其后》的另一剪辑版本在FR3播出。

1976年

配有马格利特所画插图的《漂亮的女俘虏》出版(艺术出版社),《一座幽灵城市的拓朴学结构》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77年

《镜中的礼拜堂》由瑟盖尔斯出版社出版,配有伊利娜·尤奈斯戈的照片。

1978年

出版配有劳申伯格所作石板画的《表面的可疑痕迹》。《金三角的回忆》和《弑君者》由午夜出版社出版。《罗伯—格里耶谈自己》在正式出版前先行登载于《午夜》杂志第31期。

1981年

与美国大学女教员伊沃娜·勒纳尔合作的《约会》出版,这一教学性质的著作最终以《吉娜》为书名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82年

执导《漂亮的女俘虏》。

1984年

《重现的镜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87年

《昂热丽克或迷醉》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92年

被沃尔兹堡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6月)。“罗伯—格里耶在70年代”国际讨论会在华盛顿大学举行(10月)。

1994年

《科兰特的最后日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95年

影片《一种让人发疯的声音》上演。该片在西德拉岛外景地由罗伯—格里耶与迪米特里·德·克莱尔克合作导演,成为柏林电影节正式评选影片,但在商业上遭到失败。

1997年

筹划执导影片《要塞》,按照设想,让—路易·特兰迪尼昂将在该片中扮演一个腿部受伤的龙骑兵军官的角色。

......

2008年2月18日

因心脏病在法国病逝。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