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陈圆圆
又名: 字畹芬 邢沅
性别: 女
所属年代: 明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1623—1695
相关事件: 满洲入关
相关人物: 吴三桂 李自成
生平简介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家境贫寒,流落苏州为妓。后被明将吴三桂收为妾。李自成军攻克北京,曾被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又归三桂,随至云南。“三藩”乱平,自缢死。一说曾出家为尼,名寂静,字玉庵,死在云南。
一代佳人陈圆圆死后,世传云南、上海、苏州都有其墓冢,但惟云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真凭实据。而今,位于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曾经隐藏了300余年的明末名姬陈圆圆的墓葬经专家学者近些年大量调查,神秘面纱已基本揭开。本报特约记者今年5月和9月两赴马家寨,首次对外披露发现一代佳人墓地的历史真相。
担心株连九族,吴三桂后人隐居贵州数百年,至今仍然讳谈“陈老太婆”陈圆圆。
《岑巩县志·文物名胜篇》第834~835页载:“陈圆圆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葬于思州城东北38公里,今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鳌山寺南端。”另外还有:“……据考,陈圆圆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马家寨名为马家,实际居住者全部姓吴,历来自称吴三桂后代,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口。为保护陈圆圆墓,雍正年间立碑之后未进行重修。……据吴氏相传,陈圆圆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伞、御字簿、大刀、金银等物。同时,马家寨还有《七颗针的寿鞋》、《吴启华藏身达木洞》、《襄子家屋场》和《马宝护送陈圆圆》等传说故事。”
既然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那么,陈圆圆的墓地当初是怎么发现的呢?又怎么论证出来的呢?
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有一个地方叫襄子家屋场,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名的来历是以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并不知道陈圆圆的墓地也隐藏在当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发现陈圆圆墓的当地古文献学专家、思州(岑巩古称)学学者黄透松。他介绍,1983年,贵州省文化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轶闻逸事,文件中点到与思州有牵连的吴三桂、张三丰、田佑恭和李白等人。当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黄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马家寨调查,希望找到传说中陈圆圆的墓地。
遗憾的是,当地众多的吴三桂后人一致反对公开这段历史,几经周折,也不愿意透露他们称之为“陈老太婆”的陈圆圆埋葬在哪里。
其后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吴三桂兵败后,想留下吴家之根。后世子孙为免遭诛灭九族,逃难隐藏,才世代隐居此处。族人不愿‘出卖祖宗’。”
陈圆圆墓暗藏乡间,神秘对联透露王妃身份。陈圆圆后人创“聂”字。
黄透松等调查者在寻访的过程中,在马家寨一名吴三桂后人的一处墓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副奇怪的对联:“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还是“院”字,怎么读都不通,不知道隐含着什么意思。
也许是黄透松等人的诚恳打动了吴家后人,经过反复做工作,吴三桂的一个直系后人吴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顾虑,告诉他们:“阭”字是“隐”字的简化,是吴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没这个字。表示后世隐藏此处。
终于,在打消了顾虑的吴家后人帮助下,调查者得以在寨右边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陈老太婆”陈圆圆的坟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块很不显眼的小小石碑,碑脚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块没有山字形的碑帽,左边有一块石夹柱,右边的那块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撑起。
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众多证据证实陈圆圆墓。为纪念护送陈圆圆的大将马宝,将居住地取名马家寨。
寻访到陈圆圆墓葬之后,众说纷纭。但专家经过研考坚持觉得马家寨之说充分。因为吴氏担心诛灭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这是应该理解的。
专家的解释是:第一,吴氏秘传对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马家寨后裔现已有1000多人口,还在解放前吴氏就已在社会上讲明自己是吴三桂的后代。而在解放前,社会上乃至民国时期的教科书都讲吴三桂是卖国贼。处于受人鄙视的社会压力下,有人竟敢公开说是吴三桂的子孙,必然是出于一种亲情;如果不是吴三桂的子孙,又何必去背黑锅?而且今岩下杨氏原来是追查吴三桂后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报朝廷,至今吴、杨两姓还有仇恨,互不往来。
第三,据长房十一世秘传人吴永鹏讲,陈圆圆和吴启华是吴三桂的爱将马宝秘密从衡阳保卫护送,沿沅水、龙鳌河而到达达木洞(马家寨背后山中、鳌山寺山麓)隐居一段时间,以鳌山寺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马家寨一带芦苇地。为感谢和纪念马宝大恩大德才取名马家寨,让子孙后代永不忘记。其实全寨姓吴,没有一个姓马。
马宝墓的对联“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说明了问题。这里讲的来源说法,与一些史载陈圆圆的晚年轶事不合,但与印鸾章编著的《清鉴》十分吻合。
《清鉴》载:“先是三桂婿胡国柱。见清兵压境。国势日逼。密谋降清。马宝阻之。不听。驰告三桂。值中秋节。三桂方拥歌姬。与所嬖陈圆圆。临轩玩月。闻变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气噎仆地遽绝不复生。三桂既死。马宝等既与诸将。迎三桂孙世番于云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发丧。拥柩归云南。”
马家寨地处偏僻,其后裔未必能见到此种书籍,可秘传人介绍陈老太婆从衡州秘进思州的背景、路线如此吻合,也说明了陈圆圆魂归思州的真实性。
第四,吴氏秘传讲的一些事与当地民俗有异。秘传称家史为“御字簿”,而当地民间称为“家谱”、“族谱”、“宗谱”、“堂记”等,大不相同。还秘传有“皇伞”,交给吴××家世代保管,后因家贫拿来当被子盖而毁,见者不少。又金杯银筷被吴××家拿到野牛山亲朋家收藏而失,被偷卖了。两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绣球,1958年当废铁卖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马家寨吴氏男人个子高大,同吴三桂身体魁梧类似。有人说是基因所致。
背景故事
吴三桂与陈圆圆
陈圆圆是明末清初传奇式人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率山海关守军投靠清军,帮助了清王朝的建立。
吴三桂的“红颜”即为爱妾陈圆圆,因为她被李自成(或说刘宗敏)掠走之后,吴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兵入关,中国的历史由此改变。陈圆圆成为改朝换代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