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多义词的意思和用法-生活常识-龙咔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文言文多义词的意思和用法
时间:2024-12-23 15:35:13
答案

1. 文言文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相:宰相儿已薄禄相 相:面相,相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乃令张良留谢 谢: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谢:道谢,感谢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易:交换或未易量 易:容易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游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游玩,游览不可不语 语:说,告知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 语:话,语句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两次,第二次后秦击赵者再 再:屡次,再三必躬造左公第 造:拜访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造:制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智慧,人非生而知之者 知:知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知:知道失其所与,不知 知:聪明史公治军 治:治理天下大治 治:治理得好,安定王尝语暴以好乐,有诸 诸:这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诸:各位生卒不详 卒:死亡卒以为将 卒:最终而卒葬之 卒:最终涕泣谋于士卒 卒:士兵五万兵难卒合 卒:仓猝置之坐上 坐:座位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坐着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写作一鼓作气 作:振作。

2. 解释下列文言文语句中的多义词

1、以乐其志:

以:目的连词,来。

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高兴。

其:人称代词,他的,

志:心志;志向。

2、或置酒而招之:

或:有时。

置:置办;准备。

而:目的连词,来。

招:招待。

之:人称代词,他。

3、娴静少言:

少:形容词,很少;不多。

言:说话。

4、颇示以志:

颇:很。

示:显示;表露;显露。

以:介词,用。

志:心志;志向。

5、黔娄之妻:

之:结构助词,的。

妻:妻子。

6、天下独绝:

独:单独;惟独。

绝:形容词,绝妙;超出一般地。

7、食不饱:

食:动词,吃。

8、弗之怠:

弗:否定副词,不。

之:指示代词,这件事。

怠:懈怠;怠慢。

9、猿则百叫无绝:

则:转折连词,却。

无:否定副词,不。

绝:断;断绝;消失。

10、食马者:

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饲养;喂养。

者:结构助词,兼有指代作用,……的人。

11、走送之:

走:动词作状语,跑着(送)。

之:人称代词,他。

12、哀转久绝

转:婉转。

久:长久;久久。

绝:断;断绝;消失。

13、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一次;一顿。

食:吃。

或:有时。

尽:副词作动词,吃光;吃尽。

一:数词。

石:音实,或音但,容量单位。

14、益慕圣贤之道:

益:更加。

圣贤:圣贤之人。

之:结构助词,的。

道:理论;学说;主张。

15、烨然若神人:

烨:有光彩的。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若:好像。

神:神明的。

16、礼愈至:

礼:礼节;礼仪。

愈:愈发;更加。

至:形容词,周到;周全。

17、执策而临之:

执:拿着;手执。

策:马鞭子。

而:修饰连词。

临:这里指统治;管理。

之:人称代词,他们,这里指百姓。

3. 文言文中的多义词

兵。

1。兵器。

2。士兵。

3。用兵器攻击。(词类活用)

与。

1.和,跟

2.给予

3.交往,友好

4.(~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赞助,赞许

与 yù

1.参加:参~。~会。

与 yú

1. 同“欤”。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之。

1.用作书面语,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2.用作书面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3。代词。

4。去、到。往。

5。的。

6。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的标志

暴。

1。暴露。

2。糟蹋,损害

3。欺凌

4。凶恶,残暴

5。脾气过分急躁

6。突然;猝然

暴pù

1。晒。

1。事情

2。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事宦(仕宦。事通“仕”)

5。职业

6。职分,名分

7。事业。业绩

8。交媾、 ***

9。侍奉;使用;(词类活用)

10。役使供奉

11。治理。办理

向。

1。朝北开的窗户。

2。方向。方位。

3。过去的。往昔

4。从来。向来

始。

1。通“殆、治”

2。开始。

3。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4. 关于文言文多义词~

之:(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二)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三)作动词:往,到。

去。

例: 辍耕之垄上, 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四)的。

例: 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五)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何陋之有? 何功之有哉? (六)我。

例: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七)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怅恨久之。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八)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同时可说成取独,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无丝竹之乱耳、(九)向。

例: 然后驱而之善。 (十)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十一)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

以: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2)卷石底以出。3、把,拿,用。

例: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5、凭,靠。

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7、根据。

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8、通“已”,已经。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矣: ⒈直陈语气,相当于"了":由来久~。

法已定~。 ⒉〈表〉感叹:太难~! ⒊〈表〉命令或请求:先生休~。

君无疑~。通“也” 《国语·晋语八》:“且夫栾氏之诬晋国久也。”

《别本》作:“……诬晋国者久矣。”根据文势语气,“也”字应作“矣”解。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⑺通“尔”,你,你的。

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夫: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宋·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

信夫!——清·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宋·苏洵《六国论》。

5. 关于文言文多义词~谁能告诉我一些文言文多义词的常用意思,比如说

之:(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二)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三)作动词:往,到。

去。例:辍耕之垄上,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四)的。例: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五)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何陋之有?何功之有哉?(六)我。 例:君将哀而生之乎?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七)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怅恨久之。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八)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同时可说成取独,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无丝竹之乱耳、(九)向。例:然后驱而之善。

(十)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十一)通“也”义《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

前句也字作“之”义。以:1、因为,由于:例: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

例:⑴有好事者船以入。(2)卷石底以出。

3、把,拿,用。例: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4、以为,认为。

例: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例: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6、按照,依照。

例:⑴策之不以其道。⑵今以实校之。

7、根据。例: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矣:⒈直陈语气,相当于"了":由来久~。 法已定~。

⒉〈表〉感叹:太难~!⒊〈表〉命令或请求:先生休~。君无疑~。

通“也”《国语·晋语八》:“且夫栾氏之诬晋国久也。”《别本》作:“……诬晋国者久矣。

”根据文势语气,“也”字应作“矣”解。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也。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

⑺通“尔”,你,你的。例: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夫:(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夫秦有虎狼之心。

——《史记·项羽本纪》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宋·苏洵《六国论》夫战,勇气也(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战国策·齐策》(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孟子曰:“术不可不慎。 ”信夫!——清·方苞《狱中杂记》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苏洵《六国论》。

6. 高中文言文 一词多义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多义词)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幸而)

今事有急、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 调转)

秦军引而去(退却 )

引酒且饮( 执持)

15,声非加疾也(高)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16、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

过犹不及(过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于)

是谁之过与(过错)

无乃尔是过与(罪过)

愿枉车骑过之(拜访 )

17、度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估计)

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群臣惊愕、蔺相如、幸

夫赵强而燕弱,计曰(商议)

11、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致谢)

乃令张良留谢(请罪)

12,是亦走也(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值、价钱)

19、兵

非我也,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器度)

是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量 )

18,不蔓不枝(挺直)

直不百步耳,故幸来告良(幸亏)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甚也(幸运)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

始皇帝幸梁山宫(指皇帝驾临某处)

13、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依仗、疾

君有疾在腠理、直

中通外直,不治将恐深 (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 )

顺风而呼9、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亲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悄悄的、偷偷地)

10、计

计未定(主意)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计策)

廉颇、凭借)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着)

14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