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的历史底蕴深厚,其名字源于古代。据《正定府志》和《行唐新志》记载,远古时期,帝尧曾在今定州北唐城村封地,后在其南行途中,此地被命名为南行唐。随着历史的演变,秦朝在此设置了南行唐县,北魏时期去掉了"南"字,改为行唐县,名称几经更迭,曾为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
行唐县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南王庄和南贾素的出土文物证明了这一点。早在公元前2357年,尧从唐地赴平阳即位时路过此地,因此得名。历经夏、商、周时期,行唐归属于并州和冀州。到了春秋,它隶属于鲜虞国,战国时期属于中山国,后为赵国所有。赵惠文王时期,南行唐城邑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行唐县隶属于钜鹿郡的南行唐县,县治位于今故郡村。西汉初期,它属于恒山郡,后改称常山郡,再后成为中山国。东汉、三国时期,魏国将其改为常山国的一部分。此后,行唐县经历了晋朝、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朝代的更迭,北魏时期又恢复了原名,直至隋唐时期,又更名为章武县,后恢复为行唐县。
五代时期,行唐县名称再次变动,直至宋朝,它归属真定府。元代改为恒阳县,明朝沿用行唐县名。清朝时期,行唐县曾短暂并入阜平县,后归定州管辖。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唐县归属于河北省定县专区,后归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与新乐县合并,1962年重新划分为行唐县,归属石家庄地区,直至1993年归属石家庄市。
扩展资料
行唐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距石家庄45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面积1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人口大约42万,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龙州镇、南桥镇、上碑镇、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只里乡 、市同乡、翟营乡、城寨乡、上方乡、玉亭乡、北河乡、上阎庄乡、九口子乡。行唐话属冀鲁官话石济片,并具有晋语的某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