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流程自启动以来,通过学习培训、专家答疑和最近提交的计划能力点选择等系列活动,教师们逐渐对这项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之旅也即将开始。梳理下来,教师的学习流程大致如下:
一、课程学习。分为四个部分:教育信息素养课程(6学时)、能力点解读课程(3学时)、能力点工具课程(6学时)以及案例课程(10学时)。这些课程总共25学时,教师需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才能完成网络培训任务。通过学习,教师们对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任务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学习的方向。线上学习相对容易,但为了更好地完成后续考核任务,教师们仍需认真对待。
二、校本活动推送。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解读和在线答疑。这两个活动建议教师们有时间时认真参与,收获颇丰,对完成考试和自己的学习大有裨益。
三、校本应用考核。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能力点选择至关重要,每个教师需选择三个能力点提交,且需涵盖三个维度。在团队指导下,有目的性地选择,这将决定考核是否达标。教师需对自己的能力有评估,而非盲目选择。在确定选择后,不要急于提交,思考成熟后再定。提交后不可修改,故需谨慎。
四、评价交流。所有环节完成后,可对其他教师的选择进行评价,评价9条才算合格。
五、其他活动。包括教师考核和学校考核两部分。学校考核不再赘述,重点讲述教师考核。教师考核分为四个部分:校本研修活动、课程学习、区域教研活动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每个部分需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完成一个可获得学时,作业被推荐可加分,封顶学时。
1、校本研修活动。需完成三个任务:集体磨课活动、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和自主研修活动。难度较大。
2、课程学习。选择课程,听课学习即可,完成难度低。
3、区域教研活动。参与区域教研活动,需有成果。难度中等。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同步在线培训,难度中等。
以上总结了我们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习培训中的任务基本流程,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期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