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效利用时间的技巧》 读后感-百科知识-龙咔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求《高效利用时间的技巧》 读后感
时间:2024-12-23 17:01:44
答案

一、我从来没想到在个人价值观与工作之间寻找联系,今天知道了,也找到了。

我执着地热爱我的工作,以及我所在的公司,就像热爱自己一样。我努力维护公司的利益和荣誉,我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持续富有激情的工作,为的是让公司不断发展强大起来,让同事不断提高进步起来。所有这些,不会因为我换了一家公司而改变,因为这不仅是我职业理念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已经上升到一种主义,一种宗教的程度,是我价值观的根本。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价值观与工作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读了这本书,她告诉了我,我所认为的诚信、感恩、责任等价值观元素,就是原动力,是自己能够持续不断地行动的源泉。

二、书中提到了有很多的高效技巧,有一些是自己我已经或正在实施中的,恰好把其中的休会整理一下。

1、我曾不只一次以节约为借口,做了很多蠢事,原因就是没有考虑自己的时间价值。

曾经为了给单位节省维修复印机和饮水机的费用,我决定不请专业的维修工程师,而是自己亲自动手,那时我根本没想到自己的时间价值,所有的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等理论都抛到一边去了,整个心理被一种可笑地表现欲所笼罩,节约只是借口。大概过了一两年我意识到了自身时间价值的概念,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并且向自己的同事宣传这种思想。我会告诉他,为什么你从客户那里座公交车而不是打车回公司,我表扬你的同时还要批评你,算一算你打车的费用和你坐公交多耗费那部分时间的工资成本就会明白。

2、我的电脑桌面常常是满满的,让人看了就眼花缭乱,是公司的一景,现在我的整个电脑文件都井井有条。

由于分管人事、行政、财务和市场四个职能方面,每天的电子文件非常多,为了防止忘记,我就把他们全部放在桌面上,好在打开电脑的时候就能看见,隔段时间桌面满了就COPY到一个文件夹,存在硬盘要目录下,取名叫桌面,再隔段时间再满就再COPY再新建文件夹,取名叫桌面2,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都快存到桌面10啦。我发现自己想找个文件,只能用搜索,有时关键词记不准,很难迅速找到想要的文件。我下定决心整理自己的电脑文件,按不同的要素分类,现在每个文件在1分钟之内我都能找到。

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也曾和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那样,都对引不以为然,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我自豪的是我现在坚持每天走路上下班,并且吃早餐。

多年来,自己的体重(身高1.70以上)一直在112-116斤之间徘徊,身体素质不好经常影响工作,尤其是在加班或酒后不能像很多同事一样很快恢复到工作状态,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与别人的竞争已经不完全是智力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身体之间的竞争,因为他影响到了自己能力的发挥,就像电脑的硬件影响软件水平的发挥一样。我开始重视起来,首先想到的就是锻炼和饮食。开始是有意识的在业余时间去爬山、游泳,后来发现根本不能保证足够次数,于是我开始寻找一种能够保证次数的锻炼方式,那就是每天坚持走路上下班,单程2.3公里,用时27分钟。同时坚持每天吃早餐,三个月没有效果,六个月后效果开始显现,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坚持了16个月,体重上升到126斤,人也精神了很多,工作也更有力气啦。

4、我的办公桌面曾经很乱,现在很干净,而且就连“邻居”的办公桌面凌乱,我也不能容忍。

我在这家公司最早的职位是出纳,那时公司还小,还谈不上部门,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做很多财务、行政方面的事,那时桌面很乱,也没觉得什么,有时甚至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有成就感。虽然也每隔一段时间就收拾一下,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凌乱的。直到最近,我发现这种凌乱会严重影响我的心情,我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历经一次大扫除后,桌面清爽了很多,再摆上盆花,心情好极了,并且我注意天天维护,现在是天天常新。过段时间我发现,对面隔断里的8个桌面乱得实在优秀,实在影响我的心情,终于有一天,趁他们的部门经理不在,把他们说服了。现在我每天一抬头,看到的都是清爽。

5、生气是一种武器,可以伤人也可以伤害自己,就看控制在谁的手里。

我的情绪控制能力曾经非常差劲,经常在工作中,控制不住自己与别人吵起来,为此常常懊恼不已,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我终于在去年年底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仅如此,我对情绪控制还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生气是一种武器,可以伤人也可以伤害自己,就看控制在谁的手里。生气不总是坏事,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生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他可以成为你沟通的帮手,对方会认为已经触及到了你的底线,遂不再提更高的要求;相反,有些时候,如果我们能在有限范围内有效激怒对方,使对方乱了阵脚,没准会给我们可乘之机。

6、会议效率是最基本的职业效率,这个让我深恶痛绝的问题,现在只在本部门层面得到了解决。

如果我们把与会主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分别是主持人、与会者、领导、记录人和旁听者的话,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前三类人身。首先从主持人看,主持水平有待提高,他们对参会各主体的权限,以及议题、议程等没有明显的概念,最重要的是不会引导会议按既定主题前进。这一点我公司的很多主持人都做不到,尤其是当领导领导发言的时候,要么会把讨论当结论,要么当领导已经把话题扯得离题很远的时候不敢打断,这都是作为一名主持人最要不得的,是一种失职行为。其次就是与会者,他们严重缺乏倾听与讨论的能力,往往是没有什么想法,或者是抱着自己的想法不放,不能暂时放下自己的逻辑和自己的观点,走近别人的逻辑和别人的观点。对最常见的情景我的比喻是------多个人在一起,说的却是单口相声。接下来,我想说说领导者,领导事情多,时间紧,同时开会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也最容易不做会前准备,开会时无论是作为主持人、参会者还是旁听者都忍不住东拉西扯把自己所有即情想到的天花乱坠的想法全说出来,才能找到感觉,才觉得过隐。这恰恰是最具杀伤力的,也是最要不得的。目前对这种现象的宣战,还仅限于本部门层面,针对公司层的会议还需要我讲求策略的推进。看似一点小事,推进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提到会议效率问题,想起三个与职业紧密相关的效率问题,一是文字录入效率,二是沟通效率,三是读书效率。很多人谈到文字录入效率时,总安慰自己说,我们又不是专业的录入人员,只要够用就行了,殊不知这项伴随我们一生的技能,在一句“够用”的安慰下,有多少时间被浪费掉了。我知道最近几年已经几乎没有几个人,去背恶心人的五笔字根,学习五笔录入法了,但使用五笔录入真的很快,我曾经说开玩笑说世上有两种人的智商是有问题的,一是不会用五笔录入的,一是开车用自动档的。这时总有同事上来说,他用的是某某最新开发最新版的拼音录入,他觉得很快呀,不服咱比比,我总是好言相劝说,如果你打字的时候习惯于手掌离开键盘仅用手指接触键盘,我就跟你比,他说还有这事,我笑笑不做答。谈到沟通效率的问题,往往要提到倾听和表达的问题,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承认自己这方面有问题,既是有也是对方的问题,因为对方要么是不放弃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是不接受我的观点等等。暂时放下自己的逻辑和观点,走进别人的逻辑和观点是多么难啊,其实这就是倾听的本质。用自己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容易,用别人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那么简单,后者才是真正的表达。读书效率的问题,可能跟我们的教育经历有关系,整天为了考试而读书,却很少有机会想,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读这本书,好象是教委的事,至于读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这种思想,这种读书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我们读书的效率。试图用自己的脑子寻找自己读书的目的和作者写书的目的,可以提高我们读书的效率,这与本书作者推荐思维导图的良苦用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前几天我读了本书名叫《输赢》用了大约10小时,平均每2分钟读一页,每秒钟读10个字。而读本书的效率恰好是前者的一倍。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用自己了脑子去寻找了问题的答案。

7、做管理者不会授权,就像做出纳不会点钱,失去了最基本的执业能力。

相信每个管理者在成长初期,都有过自己理头苦干,不懂或不会授权的经历。我也不便外,也曾沉醉于自己做事的喜悦中无法自拔。但后来,我迅速扭转了这种局面,再后来我不遗余力地向别人讲我的经验,希望别人少走我走过的弯路。如果你把事交给别人,有几种可能,1别人做的比你好,2别人做的与你相当,3别人做的不如你,但可以接受,4别人做的不如你,但不可以忍受,5别人做的不如你,且不可以忍受。管理者需要做的事就是针对第5种情况采取措施,让它转为其它情况。如果公司付了管理者的工资而你却做员工的事,那公司可亏大了。管理者永远都是向上挤压空间,而不是向下挤压空间。为了让某些管理者从自己熟悉的基层事务中撤出来,我经常给他们讲的案例是,某总理在做副总理的时候就主管金融,结果自己当了正总理后,哪方面的工作都交得出去,唯独金融这块交不出去,因为觉得交给谁都不放心,都觉得不如自己。结果这位总结在职期间,一直亲自抓金融,稍有管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明显的错误。

8、不会激励自己的人就是不会前进的人。

马克思说不会休息的人就是不会工作的人,我觉得不会激励自己的人就是不会前进的人。每个人在前进中都会疲惫,都会阶段性失去斗志,这是人之常情。最大的激励就是来自于阶段性的成果,因为他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如果没有阶段性的成果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寻找励志性的故事来激励自己,把别人今天的成功假想成自己明天的成功是我们大脑天生的本能,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士气风发的上路了。

9、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定时的。

我曾经骄傲地告诉别人,我不知闹钟为何物。因为我的生物钟非常准,几十年来都是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从来不用闹钟叫醒。这一观点最近也得到了修正,利用生物钟定时,必然影响睡眠质量。想到这点,我迅速反应到我不应该再刻意的用大脑记那么多的手机号,更不会把未来要办的事记在大脑里。我想到了借用闹钟、通讯录和记录事,我不会让这些小事来占用大脑更多的资源,我彻底弄明白了,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定时的。

三、书中提到的技巧,有一些是自己急需改正的,提出来激励自己一下。

1、人无过顶之力,切忌不要过度承诺。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话叫人无过顶之力,意思是说双手把重物举过头顶容易失去控制也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之所以想起这句话,是因为想起自己曾经有过度承诺的毛病,就像郭冬临演的小品中,那个给人排火车票的人一样,陷入助人为乐的“乐”中无法自拔。常对人承诺对自己很有难度的事,人家还以为自己完成的很轻松。这一点近来自己有所改进,但进步不大。

2、我经常在周末的例会上讲的出我本周做了什么,却讲不出下周计划做什么。

我可以以工作日记的形式记下我每天都干了什么,在什么时间干的,用了多少时间,感想是什么等等。但遗憾的是,我对下周要做什么却计划得非常不好,常常说不出来下周要干什么。

四、对本书的评价

1、对这本书的定义除了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外,还有两种属性------是一本营销的书,一本培训的书。

作者本身是搞培训业务的,在这个流行营销的时代,各种时髦的营销形式层出不穷,如博客营销、图书营销(这种名词系个人杜撰,无学术依据)等,作者的这本书,让我更容易与图书营销联系在一起,所以书中有些地方给人欲说还休的感觉就容易理解了。这本书源于作者自身工作期间的思考,后又在不断地培训中得到完善,整个内容和框架体系更适合在面对面的培训中使用,用于书面出版还是有一些培训手册的味道也再所难免。

2、整个书缺少图表的表达,不知疏忽还是有意。

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人首先胜出,能把自己的想法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书首先胜出,能把自己的想法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人首先胜出。在麦肯锡的倡导下,上述观点几乎得到了所有公司尤其是咨询公司的信奉,流行用PPT演示后被发挥到了极致。作者在500强企业工作过,又从事咨询工作多年,这点想必不会不知道。但在本书中,作者对用图表的使用显得过于吝啬,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莫非也是出于营销的考虑,不便讲得过于详细。

3、对书中“企业压力管理”那一部分,觉得有点画蛇添足。

本书绝大多数的表述,都是站在职业人个体的角度,唯独在谈到压力管理的时候,讲完个体对压力的管理后,又安排了一部分篇幅,站在企业的角度讲企业如何进行压力管理,个人觉得与整体表述习惯不协调,稍显多余。

五、对作者的猜测

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心思缜密,善于对日常工作进行观察和总结的人。能够把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上升到理论,而且几乎都一一求证,很有学者风范,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作者做到了,足以让人敬佩。另外,觉得作者是个很讲究务实的人,很少引用过多的大理论,这一点我很是喜欢。

还有一点,可能是个人风格的不同,对作者老用“手下的人”的字样来称呼手下人,我不是很喜欢,我更喜欢用我的同事来称呼。这种稍显等级文化的蛛丝马迹,不知是源自作者本人还是他多年所处的外企环境。

六、我对时间管理的最新认识。

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多不少也不会停止,所以说时间管理就是对自己的管理。这代表了我以前对时间管理认识的最高水平,读过本书后对时间管理有了更新的认识:

高效冠军管理系统,是一条知识工作者的流水线。工业经济时期,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可能以轻而易举地管理自己的手头工作,而管理者也可以毫不费力地管理产业工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能不能像产业工人一样管理自己的手头工作,管理者能不能像管理产业工人一样管理知识工作者?答案是乐观的,如果你拥有一套自己的“高效冠军管理系统”的话。

不管怎么说,我要感谢作者,是他让我对时间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自己以前对时间管理也有所了解,也做过关于时间管理、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课件,但这些认识是凌乱的、肤浅的,是作者让我对这些知识和技巧的认识更系统、更深刻。让我更加持续不断地、有效地使用这些时间管理技巧,为自己的职业能力的注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杨小爱,是她向推荐了这本书,没有她的推荐我不可能在这么早读到这本书。她那种授人以渔的精神感染了我,我将把这精神传递下去,表达对她最大的敬意。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