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篇:为什么要让孩子在5岁前学英语-生活常识-龙咔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科普篇:为什么要让孩子在5岁前学英语
时间:2024-12-23 15:56:03
答案

有的妈妈问,孩子马上就2岁了,给他买英文的绘本是不是有助于提升英语?还有人问,朋友说语言学习期最好的是14岁之前,比我说的两三岁的时间窗口晚了很多,哪个是正确的?还有人说,两三岁就开始学英语是在拔苗助长,今后上了大学找外教一对一练习就行,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儿,那么小不适合学英语。

要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性,需要理解两个规律的存在:一个是大脑神经元发育中的修剪,另一个是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

大多数人可能觉得,随着婴儿出生,大脑的神经元会不断增多,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也会不断增加,直到成年就不再继续增加了。

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人类从一出生,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就已经达到800亿左右了,此后不会有太大变动,变化最大的其实是神经元的连接数。

什么意思呢?神经元伸出去的突触和其他神经元牵上手,这就算一个连接数。这个连接数在人1岁半到2岁左右会达到高峰。在这个高峰期,一个神经元可能会和周围上百个神经元牵上小手。此后,神经元的连接数开始下降。科学家把这个过程叫作“神经元连接的修剪”。

那些经常处于活跃状态的突触的外层会长出一层胶质细胞,把神经连接包裹住,就像一些电线被绝缘胶布保护好了那样,它们就是没有被修剪掉的。而那些不经常使用的连接,没有包裹住胶质细胞,在之后就会慢慢萎缩,这些就是修剪掉的。

修剪的过程要一直持续到20岁。到了那时候,和两岁时相比,大约有60%左右的连接都会被修剪掉。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不同年龄时神经元连接的显微图。你可以看到,两岁时连接是最密集的。

你说,能不能不修剪啊?保持最大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不是很好吗?

不能,必须修剪。现实中有一种基因病,就是在孩子两岁时神经元连接该修剪的没有修剪,这样的孩子之后大都会发展成严重的精神病。所以,修剪是非常重要的。

最初修剪的都是和吃喝拉撒睡有关的神经连接,只保留最常用到的。所以你会发现,孩子在3岁左右就能不尿床了,他留下了知道怎么憋尿的那部分神经,其他漏尿的神经连接就被修剪掉了。此外,孩子的性格和思维习惯也在修剪结束时达到稳定。

20岁以后,当然也会有新的连接形成,但那些连接形成的规模和速度都远没有从出生到两岁这个阶段快。

大脑在处理语言时,高度活跃的威尔尼克区和布洛卡区也是这样的。当你持续用某一种语言和孩子对话,牵涉到的神经就会被反复刺激,于是不被修剪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渐渐的,当突触稳固了,等外界的语言刺激到来的时候,神经信号就没有其他旁支小道可以走了,孩子听懂这种语言就很快、很轻松,不需要额外思考。

所以,有些人说的“14岁以前都是窗口期”,这个说法虽然也不完全错,但那时已经是神经元修剪的末期了。一个14岁的孩子的语言区神经元的连接图案,早就是一个适合快速处理中文的图案了。尽管14岁开始学英语比40岁再学效果要好,但远没有在两岁的时候就学效果好。

这就是所谓的“窗口期”,事半功倍。

但另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学习语言呢?

回到一些家长的问题。看英文绘本,其实并不是语言学习。学习一门语言,如果是从单词怎么写开始,那就跑偏了。语言学习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声音,尤其是对于表音文字,比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表音文字就是说,这门语言中的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嘴里念出来的各种基础音的组合,而且规律是一致的。

汉语就不是表音文字,因为汉字不仅包含了音节的发音,还表达了一些意思。于是,学习汉语的难度非常大。

一个会说汉语的人前进到会写汉语,至少需要集中2-3年时间来单独记忆每个字的读音。而一个会说西班牙语的人,从会说到会写大约只需要几个小时,因为他只要知道拼写规则,再把那20多个基础音对应的字符的写法记下来就可以了。

所以,学习英语要以声音为核心。

知道了脑神经元连接的修剪和全表音文字中发音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东西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孩子学习语言这件事了。

婴儿的大脑处理一种语言,绝对不是处理写法,而是听到一连串奇怪的音之后,它能自动对应到一个现实意义上来,要不就是“爸爸”“妈妈”,要不就是“衣服”“玩具”。无论具体对应到什么上,第一步都是要分辨出那串奇怪的声音的细节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以为,教2岁孩子学英语太费劲,别说英语了,中文他也听不懂什么啊?但其实反了,那时候教他英语其实是最简单的。哪怕父母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也没关系,你总能在网上找到一些英语新闻、英语听力考试的音频吧?直接放出来给他听就行。

你说,那他也不明白什么含义啊?

对,不明白含义确实是一种遗憾。但只要那种音调出现在他的耳朵里,他大脑里的威尔尼克区就在高度活跃,大脑就在自动加工这串奇怪的音符。这种加工不需要意识参与,而是由人的基因决定的。甚至对那些交通事故后成为植物人的患者都是如此,他永远都醒不过来了,但只要有人和他说话,他的语言区就会高度活跃。孩子的大脑会试图切分这串音的断点,逐渐适应这类语言在说出来后的停顿规律。

假如始终没有后续阶段,让孩子明白那些音应该和现实中的什么东西联系起来,会有什么影响呢?

他只要在两岁前经常性的、大量的听了英语,今后他长大了做英语听力的时候、看美国大片的时候,就会比其他人听得更准,一词不落。

至于把音节和现实意义对应起来的步骤,留在日后做也是可以的,能提高一点算一点嘛。

当然,有些家长有条件,日常生活里可以全部用英语,那孩子就在两岁的时候既训练了对音节的分辨,也能让音节与现实意义对应上。

孩子学习英语时,只听就有用。之所以能产生这种优势,就是因为修剪发生的时候,把适合处理英语发音断句、分辨英语语音语调的那些神经连接的图谱保留了下来。

在这个时间窗口期之内,适合处理任何一种语言的连接图谱都存在于大脑中,就看你打算保留哪些了。如果没有留,修剪掉了,那今后再想掌握的话,就只能靠系统的训练、理性思考,外加集中额外的注意力在英语学习上,通过一点一点的努力,重新长出这部分相关的连接,难度大,速度慢。

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起码就能定性的知道,给两岁孩子看英文绘本会对语言能力有多大提升,14岁时学习英语的效果如何,或者是上了大学再找个外教对练的效果如何。

还有家长问,编程语言、逻辑思维、各类乐器有没有窗口期?从刚刚的规律看,这些内容的窗口期是很不明显的。

因为编程语言和逻辑思维的本质不是语言,而是数学和逻辑。

语言是有一个天生的、由基因开启的区域专门加工的,哪怕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有人说话,他的语言区也都会高度活跃。所以,借窗口期提供一个氛围和环境,就比专门学习还要强百倍。

但数学和逻辑基本都需要系统的训练,并不是人类天生的属性。5万年前的人类,DNA和今天的人类是高度类似的,但人类普遍具有理性思考是最近200年刚刚出现的。

之所以会这样,我想,也是因为理性思考是需要前置的生理基础的。也就是,展现理性思考的能力,是需要周边很多神经连接正确和稳固之后才能开始的。这里的理性思考就包括逻辑和数学。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有,比如,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都是二十岁之后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从文史哲转向物理、数学的,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最后,我们说一下乐器的学习。

这个就要区分目的了。如果是想让孩子成为肖邦、李斯特、霍洛维茨那样的大钢琴家,恐怕还是需要童子功的。如果到了18岁才开始练,是不可能成为大演奏家的。

但如果是为了兴趣,或者希望孩子今后能更多的体会音乐中的美,乐器什么时候学都不晚。任何一种乐器的基本技巧,只要跟随主流的教学方法练习2-3个月,就可以超越绝大部分外行。至于今后能弹成什么样,更多的是靠兴趣和对音乐的冲动。

有的时候,音乐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需要比较高级的理解能力才能体会其中的美,这种东西的窗口期就不明显。

本篇内容来至得到《卓克· 科技 参考》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