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这个术语蕴含两层含义。其一,将普通水平转变为优秀;其二,则是将原本优异的成绩提升至更高境界。教育机构常采用此方式,通过课外补习班等手段,针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同时使优等生更进一步。孩子参加培优与自主学习意愿紧密相关,也与学习目标、兴趣及方法等息息相关。若孩子对培优班保持兴趣,吸收教学方法迅速,那么参加培优班无疑有益。但有些家长可能会强迫孩子参加,并非出于自愿,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影响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反而得不偿失。我认为培优班并非万能,不应仅从表面考虑,而是要深入探究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深层原因。从个体角度出发,找到问题关键,才能做出合理判断。
1. 家长应参与辅助与引导。培优不如培养兴趣,家庭影响巨大,不应简单地将孩子交给老师。以数学为例,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数学教育观念。家长应通过生活中的素材和游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通过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和益智游戏培养数学思维,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参加培优班时,家长的鼓励同样重要。
2. 培优课程体系应与孩子水平相匹配。培优不应盲目,应选择与孩子当前水平相符或稍低的班级。例如,奥数课程会先确保孩子掌握课内知识,再进行拓展学习。数学学习应循序渐进,包含基础题、进阶题和竞赛题等不同层次,旨在使学习轻松、有趣、有效。避免盲目追求高难度,适合孩子当前水平的课程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