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易学属于在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研究万事万物运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问。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学流派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易学是古代人在气象观察天文等自然现象中,发现的一整套分析、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方法和规律。早些时期,和易学有关的经典有《归藏》、《周易》、《连山》,大家称之为三易,后来因为《归藏》和《连山》的失传了,只有《周易》能以完整的流传下来,易学的范围是包括对“三易”的研究。
易学在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易学史家把他们大致划分为盖天派、占噬派、训诂派、义理派、图书派、汇通派、象数派等7大家。派别虽多,然而,都是基于易学的象、数、理这三大基础进行阐述和研究的。
易学流派第一派盖天派
盖天派——是古天文学的一个派别,是易学的起源。他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来观测天象,所用仪器也是极为简单,也就是站在地平上,昼参日影,夜考极星,按照阴阳法,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为圆,地为方;这就是天圆地方说的.来源。盖天派观察天象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天气的变化,以便于生活和生产,最早的以卦纪年,纪月,纪时都是由盖天派创造发明的,三易都继承了他的天文观,他的创始人就是传说中的伏羲。
易学流派第二派占噬派
占噬派——是易学当中发展最快,也是最俱争议的,人们甚至简单的认为,易学就是占卜的学说,可见他的影响之大。在古代,由于科学和文明程度较低,人们对无法解释的现象都期盼用占卜的方法得到答案,于是,就有了蓍草占、龟甲占、铜钱占、六爻占、八字命理、奇门遁甲、面相、相字等等,千奇百怪,各显神通。占噬派起源于商朝,周代以太卜掌三易,兴盛于汉和宋代。著名的人物有汉代的焦赣,著有《焦氏易林》,宋代的邵雍,著有《皇极经世书》专论八卦数理。
易学流派第三派象数派
象数派——是基于八卦原理,把观察自然现象时,通过有形的象,描绘其形容,象征其物体给人以完整的概念,并通过象来推考它的数理,也就是“象以定数”。把事物的内在本质、动能、潜力、规律,这些无法用象来直观的,就用数来推演,称为“数以证象”。象和数相辅相成。于是,后学在研究易象时总结出了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在研究易数时则认为,易数有卦数、爻数、策数、大衍数、勾股数、纳音数、五行数、干支数、万物数、天地数、九宫数、太乙数、星占数、皇极数等等。有的把普通的算数也纳入易数之中,偏离了主题,成为繁琐之学。象数派形成于汉代,代表人物有孟喜的《卦气》,唐代的李鼎祚著有《周易集解》,清代的黄宗羲著有《周易象数论》。
易学流派第四派义理派
义理派——是适应古代帝王治国之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将易学以天道而应用于人事,所有帝王都视为宝典,成为治国的工具。孔子是义理派的开山鼻祖,他强调天人合一,以阴阳刚柔言天道,吉凶悔吝言人事,并为《周易》作注解,写爻辞,谈心得,把易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三国后期的王弼,著有《周易注》,唐代的孔颖达著有《周易正义>,宋代的朱熹,著有<周易本义>.
易学流派第五派图象派
图象派——是以注重八卦、太极、河图、洛书以及八卦图等研究的学派。孔子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图象对人们的研究之重要。由于秦代焚书的缘故,一度这些图象消逝了,到宋代才又兴起,其代表人物是邵雍。据传,邵雍是先人口述,得先天八卦图,64卦方位图、次序图;西蜀隐者传传蔡季通太极图、河图、洛书;元代钱方义著有《周易图说》。
易学流派第六派训诂派
训诂派——就是对易学的相关古籍进行解释的学派。比如,易经里面用的最多的“元亨利贞”的元字,可以训作“始”、“初”、“首”,也可以训作“祖”。孔子为《周易》作辞传,都是运用了训诂的方法。训诂派是本着追求易经原义,用原始的意义来解释经典,反对今义解古文,或者望文生义。这方面有贡献者,主要有孔子的《卦辞.爻辞.系辞》后来者有宋代的朱熹《周易注解》,清代顾炎武的《九经误字》。
易学流派第七派汇通派
汇通派——是把易学各家的理论汇通一家,这是由于自汉代以来,易学产生了派系之争,有重理的,有重数的,后来又有汉易和宋易之争。汇通派就是主张“兼收并取,不病异同”的易学观点。汇通派起源较晚,主要在明清两代。另外,也有学者把易学理论运用于其他学科,也把他们列为汇通派,比如易学与医学,易学与兵法等。
除了上面的易学流派第七派,清代时期易学流派有很多,宋易学继续存在,汉易学得到复兴,兼采汉宋的易学出现,又有构建易学的新尝试。诸如此类,使这一时期的易学呈现出广博及多元化的趋向,可谓进入了对传统易学的整理与总结时期,也可以说是集传统易学之大成。因此研究清代中期易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