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五年级语文统考试卷分析(作文部分)
年前五年级进行了全市语文期末统考,我参与了作文阅卷,现将阅卷感受与大家分享:
本次作文,要求学生听读一遍两个与母爱相关的故事,然后任选其中的一个故事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并进行合理的联想。乍一看作文形式学生会不知所措,其实稍有作文基础的同学在审题之后会发现,这次作文其实是“听后感”,而同学们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练习写“读后感”了,从本质上讲,这两种作文是大同小异的,区别仅在于前者的感想和感触由“听”而来,后者由“读”而来,说到底无非是“新瓶子装旧酒”的问题。而阅卷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作文,审题上不存在大的偏差。如果学生审题能审到这一步,那么他的作文应该在23-21分(三类文)。
前面我说过本次作文与读后感“大同小异”,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二者的不同之处,读后感重在“感”,重点写自己的感悟,感想,感触,可以引原文,也可以不引原文,如果引原文,可以先叙述故事情节,也可以夹叙夹议,即便引原文也是为写感想做引子和铺垫用的,是次要的角色;而本次作文就不同了 ,它有两个硬性的要求:1.选取其中一个故事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根据所写故事展开丰富的联想。这就要求学生的写作格式为先叙述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然后写自己的联想,而不存在主次之分,两部分所占的比重是一样的,如果将本文写成了读后感,那么就偏离了作文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还有同学的作文分更低或不及格的原因。
本次作文阅卷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作文评价等级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五类文的标准之外,还有许多软评价方式,如:允许有满分作文;满分作文允许有错别字;作文只写母爱不写故事情节且文笔好的二类文,不好的往下走;只写父爱的跑题,但由母爱联想到父爱的可以;以第二个故事作为自己的联想点定位在三类文的尾四类文的头;只写故事且字数不够的18分(这是个及格分);从整体上把握,班里中等偏下的孩子作文控制在三类文(23-21分)。
另外,作文没有字数要求。高年级作文字数应该在500字左右,按这个标准作文应该是左半面写完右边在写5-6行为宜,但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往往是那些将整个卷面写满80%以上的学生分数会相对高一些,字数多了,叙述起来就显得充实,丰富,有条不紊,而在写作时既要照顾内容又要顾及字数的学生叙述的就有些放不开,感觉空洞。确实在单位字数内按要求作文是有难度的,在平时的习作中我刻意的强调习作的字数限制,实践证明,这一点是错的,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作文应该平均低一到两分。
以上两点向我们透漏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小学阶段的作文定位的目标必须准确,那就是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文能对题的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句流畅的,不涉及谋篇布局,行文逻辑,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那么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作文水平能整体上有所提高呢?
从老师的角度来讲。首先,必须重视书写,就作文评价来说,印象分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水平差不多的一篇作文会因书写的美观与否拉开档次。其次,是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上的指导。如审题,审好题,这是写出好作文的前提。如果审不好题,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文章要反复点题,深化中心;文章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等等。再次,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写作,实践写作。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触了了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学生接触后,可以当堂进行小的写作训练,也可以进而要求学生运用指定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在课下进行物片段描写,当然还不仅于此,如结构的详略,景物的描写,句式的训练,修辞的运用等等,都可以由点到面的进行训练,关键在于坚持经常,师生都形成习惯,培养学生一种自主思考和构思的习惯。最后,重视作文讲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只重视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的讲评,学生习作后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只看到或根本不看老师干巴巴的批语,师生之间在写作的整个环节上没有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这样就使得整个写作过程是脱节的。其实,作文讲评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从学生角度来讲,要鼓励他们多读书,开卷有益。博览群书,在书中善于观察,发现名词佳句,可以写一写、说一说、背一背,摘抄与积累,便于为我所用。如在本次阅卷过程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上帝不能无处不在,因此他创造了母亲,让母亲来关爱我们,安抚我们的心灵,引导我们前行”,这句话无疑为文章增添了文采,拔高了文章的档次。收看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电影、电视节目,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及时写好收看心得。要写一篇好文章,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没有丰富的语言词汇,不积累素材,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饮,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小学生日常接触到家庭、学校、社会中许多有情趣的事情,他们善于观察。但大都缺乏积
累的习惯来,因此,我们要培养他们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有意义、有趣的、感受深的事物记下来,从生活中汲取作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