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宵节的起源之一与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有关。她因为无法在正月十五与父母团聚而感到悲伤,甚至想要跳井自尽。为了帮助元宵姑娘尽孝,智者东方朔设计了一个计划。他告诉汉武帝,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将要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城。东方朔建议在街上挂满大红灯笼,以此吸引火神的注意力,从而拯救长安城。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元宵终于有机会溜出皇宫与家人团聚。
2. 另一种关于元宵节燃灯习俗起源的说法是基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这三个节日分别由天官、地官和人官管理,而天官喜欢欢乐,因此上元节要燃灯。
3. 元宵节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汉代时,元宵节只有一天,到了唐代扩展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从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晚上才结束,共计十天。元宵节与春节相连,白天市场繁忙,夜晚灯火辉煌,形成了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到了清代,元宵节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多种娱乐形式,但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