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春晓》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注释
①晓:早晨,天亮。
②闻:听见。
③啼鸟:鸟鸣。
译文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他的.诗当时就极负盛名,李白、杜甫等均对其十分推崇。诗风平淡自然,意境清新,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阅读:古诗《春晓》教案
活动名称:
古诗《春晓》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2.通过创编动作、音乐表演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图片的景象一幅、国学音乐春晓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提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2.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春天的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2.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讨论: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觉?
请幼儿自述(提示语;这首古诗说了什么?)
三、再次欣赏古诗,逐句理解古诗含义
1.这首古诗的古诗的名字是什么?(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的夜里不知不觉的睡到天亮,当诗人醒来后,听到到处都是小鸟的叫声,原来是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道多少花瓣被吹打落地.
四、幼儿朗诵古诗,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春晓
2.引导幼儿根据诗句大意创编动作
3.师幼跟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诵
五、幼儿有感情的诵读表演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表演,也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古诗(春晓)幼儿在小班的洪恩阅读中已经学过,但当时只做为儿歌学并没有让幼儿理解它的含义,中班的孩子再次学习对于古诗的内容很快掌握,对于它的含义通过老师的讲述有了一定理解,但有一部分幼儿还是理解不够透彻,所以我在最后环节让孩子自己创编动作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通过音乐表演形式让孩子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充分的带动幼儿气氛,孩子们的兴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