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的防晒能力,是通过防晒指数SPF、PA值来标注,用过防晒霜的小伙伴都知道,这基本上是常识,但对SPF和PA代表的真实含义,可能很多小伙伴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皮肤如果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在太阳下暴晒后会出现红斑。把无保护状态下皮肤受到太阳照射,出现红斑所需要的紫外线能量,叫做最小红斑剂量。用MED表示,MED为Minimum Erythema Dose的缩写。一般情况下,最小红斑剂量为250焦耳/平方(典型Ⅱ型皮肤),大概相当于在太阳下暴晒15分钟紫外线的能量。
SPF人体皮肤测定方法为:在人体皮肤按2毫克/平方厘米的剂量涂敷防晒产品,用一定能量的紫外线照射,测得产生最小可察觉红斑的时间。涂敷防晒剂的皮肤与未涂敷防晒剂皮肤产生最小红斑的紫外线剂量的比值即为SPF值。SPF=涂敷MED/未涂敷MED。
比如:皮肤在没有保护暴露在阳光下,15分钟就可以出现红斑、涂上SPF20的防晒霜后,需要20×15分钟=300分钟,相当于5个小时才会出现红斑。
防晒霜只是延长了皮肤出现红斑的时间,并没有完全遮蔽紫外线。防晒霜抵御了大部分紫外线,还有一部分会照射到皮肤上,只是量已经大大减少。通过SPF值,我们可以计算出一款防晒霜抵御了多少紫外线,也就是这款防晒霜的防晒效率。
SPF防晒遮蔽率=(SPF值-1)/SPF值×100%。举个例子,一款SPF30的防晒霜,阻挡了多少紫外线作用在皮肤上呢?通过这个公式很容易算出。SPF30遮蔽率=(30-1)/30×100%=96.67%。也就是说,这款防晒霜可以阻挡96.67%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另外3.33%的紫外线会作用在皮肤上。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被上面的公式不感冒,也懒的去理解。就简单总结一下吧。SPF、PA值,代表了一款防晒霜防御紫外线UVB、UVA的能力,数值越高,“+”越多,代表着防晒能力越强。但是,防晒霜只是阻隔了大部分紫外线,还是会有一部分紫外线会穿透防晒霜,作用在皮肤上,虽然短时间不会引晒伤、晒黑,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可以累积,还是有可能会破坏皮肤组织,引起皮肤衰老。
所以,不要以为涂了防晒霜,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肆意在太阳下暴晒。何况大部分防晒霜对蓝光、红外线的抵御能力很差,这两个也是皮肤衰老的杀手。炎热的季节在太阳下活动,即使用了防晒霜,遮阳伞、帽子等物理防晒方式还是需要的。
一款SPF30的防晒霜,根据上文提到的公式,暴露在阳光下,多长时间才会出现红斑呢?出现红斑的时间=30×15=450分钟,相当于7.5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早上涂上防晒霜,直到下午防晒霜都会持续有效。按照这个计算,不需要补涂防晒霜,但为什么那么多科普文章说要补涂呢?
这就涉及到理论环境和实际环境的差别。防晒霜需不需要补涂,和使用者所处的环境关系很大。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长时间户外活动;2、主要活动空间在室内。